
2021电赛 | C题-三端口DC-DC变换器
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 F311队电赛C题
简介:上海海事大学 F311队电赛C题开源协议
:Public Domain
描述
题目分析部分
设计并制作三端口 DC-DC 变换器,其结构框图如图 1 所示。变换器有两种工作模式:模式 I,模拟光伏电池向负载供电的同时为电池组充电(IB≥0);模式 II,模拟光伏电池和电池组同时为负载供电(IB≤ 0)。根据模拟光照(US 的 大小)和负载情况,变换器可以工作在模式 I或模式 II,并可实现工作模式的自动转换,在各种情况下均应保证输出电压 UO稳定在 30V。
基本要求
(1)US=50V、IO=1.2A 条件下,变换器工作在模式 I,UO=30V±0.1V,IB≥0.1A。
(2)IO=1.2A、US由 45V 增加至 55V ,电压调整率 SU ≤ 0.5% 。
(3)US=50V、IO由 1.2A 减小至 0.6A,负载调整率 SI ≤ 0.5%。
(4)US=50V、IO=1.2A 条件下,变换器效率≥90%。
发挥部分
(1)IO=1.2A、US 由 55V 减小至 25V,要求:变换器能够从模式 I 自动转换到模式 II;在 US全范围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偏差 ≤0.1V;电压调整率 SU ≤0.1%。
(2)US=35V、 IO=1.2A 条件下,变换器工作在模式 II,UO=30V±0.1V,效率≥95%。
(3)US=35V、 IO由 1.2A 减小至 0.6A,变换器能够从模式 II 自动转换到模式 I,负载调整率 SI ≤ 0.1%。
(4)其他。
3.说明
(1)图 1 中直流稳压电源、二极管 D、电阻 RS 构成模拟光伏电池。直流稳压电源建议使用输出电压不小于 60V(可两路串联获得),额定电流不小于 3A 的成品电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电伤害,测试时直流稳压电源由赛区提供;二极管 D、电阻 RS的选用应注意电流、功率等指标,必要时加装散热装置,注意避免烫伤。
(2)图 1 中电池组由 4 节容量 2000~3000mAh 的 18650 型锂离子电池串联组成,要求采用自带管理功能(或自带保护板)的电池。电池组不需封装在作品内,测试时自行携带至测试场地,测试过程中不允许更换电池。
(3)参赛队应认真阅读所用电池的技术资料,能够正确估算或检测电池的荷电状态,测试前自行合理设定电池的初始状态,保证测试过程中电池能正常充、放电。
(4)制作时应合理设置测试点,具体可参考下图。
题目分析
拿到C题时,我们组对于C题的整体结构十分模糊,一度想用三个boost电路来完成主电路的设计,之后通过研究光伏电池后发现,要对于负载稳压通过光伏电池是十分困难的,之后我们采取通过对电池组输出端稳压的方式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将BOOST电路换为双向DC-DC电路,从而使输出端达到30v稳压,进而调节Ui的电压。通过功率的变化达到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自动切换。
系统介绍
以双向半桥电路为主拓扑结构,以STM32G071为控制核心,协调各个模块实现题目要求。电路分为主电路拓扑模块、控制模块、PWM控制信号驱动模块、辅助电源模块、电压电流采样模块。主电路拓扑模块采用双半桥电路;控制模块使用STM32G071的PWM输出端口产生PWM信号,通过ADS1115采集电压、电流信号,由程序进行比例积分调节,进行可靠的闭环控制,从测量结果来看,完成了题目的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要求。
1.1系统方案
通过STM32G071作为系统的主控,输出PWM信号,控制IR2104构成半桥斩波Boost电路,以实现输入端口最大功率点跟踪,同时,STM32G071控制IR2104构成双向半桥斩波Buck电路,使其输出电压稳压系统要求的30v,根据Uo改变Buck电路占空比,使能量自由从输出端口和储能端口双向流动。根据反馈信号对PWM信号做出PI比例积分调节,从而实现输出偏差ΔU1=|U1-0.5×Us|≤0.1v。图是方案系统方案框图。
1.2.2电压电流检测方案
采用INA282专用检流芯片。INA282是德州仪器的电流分流模拟输出型电流感应放大器,其电压增益为50倍,共模抑制比较高,INA282共模范围为-14v至80v。利用INA282进行检流电路简单,静态功耗较低
二 电路与程序设计
2.1功能电路设计
2.1.1控制器模块电路设计
系统采用STM32F071作为主控,设计了底板电路,加入PMOS防反接保护,电源接反时,PMOS的门极和源极间电压为0v,负载回路断开,保护电路安全。PWM输出口采用6N137光电隔离芯片,对PWM输出电信号有良好隔离作用,防止后级半桥电路影响系统主控。
实物图如图
单片机输出PWM信号给半桥电路,通过IIC读取AD637采集的电压数据。
2.1.2直流电流采样电路
电流采样电路采用TI公司的IN282芯片,采样电阻采用20毫欧电阻,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AD637读出。IN282电路如图所示。
实物图如图
2.1.3 AD转换电路
为了提高系统的精度,没有采用STM32单片机内部的AD转换电路,采用ADS1115模数转换芯片, ADS1115是低功耗的16位模数转换器,采用超小型无引脚封装。ADS1115器件集成了低漂移电压基准和振荡器。测量电压Uo、电压Ui与输入电流Ii。ADS1115电路如图所示。
2.1.4辅助电源
系统辅助电源采用TPS54360,TPS54360产生12V电压和5V电压,给AD转换电路、单片机与双向DCDC电路供电,来满足系统对电源的要求。TPS54360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款高效率电源转换芯片TPS54360,它具有100KHz至2.5MHz的开关频率。同时由于该稳压器采用了电流模式控制,使得电路无负载时的电源电流减小至146uA,关断电源电流被减少至2uA,也大大提高了电源转换效率。
实物图如图
2.1.5半桥电路
半桥电路如图7所示,采用IR2104作为半桥驱动芯片,场效应管采用HY4008,所以外加了肖特基二极管1N5819,半桥驱动IR2104S自己可以通过自举升压来获得足够的栅压。
实物图如图
2.3 提高效率方法
在调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难实现要求的是发挥部分的第二要求,要求系统的效率大于95%。为了完成发挥部分的第二要求,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提高系统效率,总结如下:
1.采用低功耗单片机
比赛开始时采用STM32F334单片机,后来采用低功耗单片机STM32G071,采用STM32G071单片机后,系统损耗减小了1W。
2.采用低内阻的功率管
我们的信号采用HY4008,HY4008是优秀的国内半导体厂商后裔半导体生产的场效应管,导通时,其内阻为2.9毫欧,耐压80V;
3.采用高效率的辅助电源模块
辅助电源模块采用TPS54360,电路无负载时的电源电流减小至146uA,关断电源电流被减少至2uA,提高了电源转换效率。
4.采用功耗低的芯片
采用低功耗的芯片设计电路,例如AD转换芯片采用ADS1115,ADS1115是低功耗的16位模数转换器。
5.降低单片机的功耗
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降低时钟频率,同时通过对STM32G071内部电源管理进一步降低系统功耗
6.采用低内阻电感
绕制电感时,采用低内阻的铜线绕制,降低电感内阻,来降低系统损耗。
2.3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框图如下图所示,由单片机测得输出电压Uo、输入电压Ui和输入电流Ii,控制Boost电路做MPPT最大功率跟踪,以及调整稳压电路占空比,形成闭环做比例积分控制使输出电压Uo稳定在30V。
系统的程序流程图如图所示。
MPPT程序原理如图
本程序采用扰动观察法。当输出电压稳定在30V后,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通过修改半桥的开关频率轻微改变Ui的参考值,Ui将跟随该值,待其稳定后,如果功率增大,则继续向该方向改变Ui参考值,否则回退。如此反复。完整程序见附件2。
测试结果
最大功率点追踪精确度不够且速度慢。
其余要求完成
设计图

B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