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X88096-PCIE4-Switch-GPU底板套件
简介
随着AI计算热度上升,多GPU运算已经趋势。但是高昂的GPU PCIE4底板价格还是天价,是时候出一套PCIE4 GPU底板来做搅屎棍了。
简介:随着AI计算热度上升,多GPU运算已经趋势。但是高昂的GPU PCIE4底板价格还是天价,是时候出一套PCIE4 GPU底板来做搅屎棍了。开源协议
:GPL 3.0
描述
随着AI计算热度上升,多GPU运算已经趋势。但是高昂的GPU PCIE4.0底板价格还是天价,是时候出一套PCIE4.0 GPU底板来做搅屎棍了。
一:前言,请仔细阅读。(如果你不阅读,我也不会回答你此类的留言和私信)
上面是PEX88全系列型号表,本项目说的就是这表里的PEX88系列零售版,版本都为B0。PEX88000系列本质只有2种封装。
PEX88096,PEX88080,PEX88064它们同一种封装,并且PIN TO PIN,只是通道阉割区别,使用的1MM BGA间距。
PEX88048,PEX88032,PEX88024它们同一种封装,并且PIN TO PIN,只是通道阉割区别,使用的0.8MM BGA间距。
前面开源过PEX88048,但是这个芯片现在已经很难买到,就算买到价格也不会PEX88096便宜多少。所以有88048需求的人大家都用PEX88096吧。(可以自我阉割当88048用,并不会有什么功耗差距,表格中的功耗指示是标准通道下的功耗,你固件阉割了通道,它功耗也不会变低。)
PEX88096市场目前存量较大,可以放心食用。
PEX88000全系列2种封装,除了PCIE通道数差异之外。非PCIE通道的其它信号都是一模一样的,无论PEX88024和PEX88096都一样设计。
本项目都是基础模式,如果你要其它模式请自行研究,我没有足够多的资料和规格书,无法给你帮助,也请勿私聊我。
我没有PEX89000系列的任何规格书和资料,也请勿找我要,什么都没有,如果你有,请发我一份。
PEX88048项目:PEX88048_8NGFF_GEN4_EVM - 立创开源硬件平台
PEX8796项目:PEX8796_PCIE_GEN3_24PORT_Switch - 立创开源硬件平台
PEX8748项目:PEX8748_2SLIMSAS_4NGFF_GEN3 - 立创开源硬件平台
如果你只是想学习怎么设计的可以看看以下视频。
二:本项目的成品实物和功能详解
1.本项目一次性设计了2个卡,分别是AIC型(PCIE直插型)和GPU底板型(PCIE间隔3槽,五条PCIE4.0X16母座)。
2.两个板子可以套娃使用,但是我个人不建议这么做,相对来说AIC搭配SLIMSAS转PCIE单转接板性价比更高。
3.PCIE4.0带宽比PCIE3.0大了2倍,已经不能像PCIE3.0那样随便延长随便拉线了,后面我会出对应的转接卡。
4.AIC和GPU都是PCIE4.0X16输入,支持PCIE4.0X16 5条输出,可以通过固件切换10条X8或者20条X4或者40条X2,或者80条X1。
5.GPU底板的上面的USB3.0和网络接口,是为测试PEX88000系列2条管理通道是否能够作为下游PCIEX1使用,答案是可以的。在这张板子上面没什么本质作用。GPU底板兼容ATX孔位。但是机箱后挡板要重新设计。(就是为机箱厂商快速制造机箱)
6.两张板子都是8层的板子,可以缩水成6层,没办法更低了。开源项目只是为了验证和演示。如果自己设计,我建议用6层就足够了。内层请使用1OZ铜厚(因为PEX88096 VDD09电流还是很大的。)
7.开源的板子我不建议直接量产,因为成本和其它因素。请你们自行重构,当然你不嫌弃贵,直接量产也是可以的。
8.开源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参考,目的并不是为了给白嫖党直接生产,所以部分韭菜总是留言,能不能做成这样,能不能做成那样。一样的原理,只是布局不一样或者只是换了接口,我是不会开源第二次的,没有任何意义。
9.本开源的2个板子。SLIMSAS设计的时钟和复位都必须在插入检测拉低才会正常发出,可能和市面上的一些转接板存在兼容问题(因为大部分转接板都不会设计严谨,这里我点名一下39.COM的SLIMSAS转PCIEX16的转接板。我拿来测试,复位怎么都不拉高,时钟怎么不出。我万用表一量,原来他把SLIMSAS的PRSNT1#拉低了,PRSNT0#在那悬空。。。。。。。)
10.本项目的SLIMSAS接口定义都是SFF-9402标准定义,BY TYPE上拉3.3V,可以作为同步启动用。REFCLK和PERST#都是对应的PRSNT#拉低才会输出,如果自行设计可以让复位和时钟一直输出,以便兼容更多的第三方转接卡。
AIC直接接SSD图:
GPU底板接显卡图:
AIC接GPU底板,GPU底板在接AIC卡套娃SDK框架图:
管理用的2个PCIE X1作为普通下游PCIE端口的工作图:
三:PEX88096信号引脚配置详解(PEX88080,PEX88064同样使用)
1.JTAG引脚:JTAG调试接口,我没有调试工具,请自行研究
TCK:上拉或者悬空(因为内部弱上拉)
TDI:上拉或者悬空(因为内部弱上拉)
TDO:必须悬空
TMS:上拉或者悬空(因为内部弱上拉)
TRST#:下拉或者悬空(因为内部弱下拉)
2.UART串口引脚:UART信号串口,SDB调试串口,我没用相关工具。
UART_TX,UART_RX:不用悬空,如果使用2K电阻上拉1.8V,如果接的串口工具非1.8V需要电平转换(NMOS或者专用芯片)
SDB_TX,SDB_RX:不用悬空,如果使用2K电阻上拉1.8V,如果接的串口工具非1.8V需要电平转换(NMOS或者专用芯片)
3.工厂测试和保留引脚:对于你来说没用,按照规格书配置。
PAD_TRI_L:上拉或者悬空(因为内部弱上拉)
DFT_IDDT:下拉或者悬空(因为内部弱下拉)
DFT_TN:上拉或者悬空(因为内部弱上拉)
DFT_SHIFT_CLK:必须下拉(因为内部弱上拉)
DFT_SCAN_ENABLE: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