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数信号发生器(纯模拟电路)
简介
纯模拟电路实现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支持: 1、368Hz~16KHz 正弦波 2、368Hz~16KHz 方波 3、368Hz~2KHz 三角波 4、735Hz~4KHz 锯齿波 幅值:0~10V;
简介:纯模拟电路实现的函数信号发生器 支持: 1、368Hz~16KHz 正弦波 2、368Hz~16KHz 方波 3、368Hz~2KHz 三角波 4、735Hz~4KHz 锯齿波 幅值:0~10V;开源协议
:GPL 3.0
描述
原理解析:
一、运放负压生成
NE555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12V的方波信号输出。
当方波信号输出到下图电路OUT时,刚开始上电时电路所有电位都是0。
方波信号高电平信号过来时,OUT从0变为12V,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C2两端的电压同时变为12V。
此时C2负极向D1对地放电,放电至D1的导通电压(不通管子导通电压不一样,这里假设为0.6V)
此时方波信号从+12V变为0V,由于电容两侧压差不能突变,C2的负极电压变为-11.4V。
此时,C3通过D2放电,C3负极电压变低的同时,C2负极的电压会上升,由于C3容值较大,负极电压下降会比C2的负极电压上升慢,第一次循环大概只能下降到-2.4V,此时C2的负极为-3V,D2不再导通。(为了方便理解忽略D2导致的损失,以C2,C3的容值比例计算电平衡后的电压,实际上的电压并不是这个值,说明进行了一定简化)
此时,方波再次输出12V电压,C2负极变为9V;再次通过D1对地放电;
一直放电到C2负极再次变为0.6V。
此时方波信号再次输出0V,导致C2负极电压变为-11.4V,C3的负极继续通过D2对C2负极放电,C3负极电压进一步降低。
这个循环会一直持续降低C3负极部分的电压,直到C3负极电压达到-10.8V,此时方波低电平时电压如下,C3负极与C2负极的压差不足以再次导通D2对C3进一步降压。
此时方波信号再次回到12V,此时C2负极电压回升到+0.6V,也不足以导通D1对地放电。至此,电路达到稳定,负压输出端获得了比正压输出绝对值少两个二极管导通压降的幅值的负压输出。
当然,由于后级从-12V端抽电,这个-10.8V也会上升,使得以上循环不断进行以使C3电容的负极逼近-10.8V,同时由于电压实际的源头是555的方波信号,动态在电容上抽走的,能提供的负压电流非常小,仅能用于电流要求很小(一般小于10mA)的运放工作场景。
二、波形生成与解析:
文氏桥频选部分由RC网络串并联构成,
为便于计算,电阻电容采用相同取值,频率等于
R=1k,C=10nF,f=15915Hz
R=51k,C=10nF,f=312Hz
实测波形略高于理论值。
实测波形最低频率:368Hz。
实测波形最高频率16.1KHz。
对正弦波进行开环放大得到方波,D5/D6采用稳压管限幅使得交变沿波形更陡峭,同时保障后级三角波输入的方波幅值稳定。





















设计图

B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