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届立创大赛#家用风扇温控/手动同步调速插座(完稿)
简介
简介:开源协议
:BSD
描述
选题唠叨思路:
1.家里孩子抵抗力低,开空调(科龙老式空调,噪音大,控温不准)容易感冒,还是风扇实在;
2.风扇统一3个档位:大中小。一档风力感觉足够了,但是半夜气温凉下来后就感到风力稍大了,因此需要进行风扇风速二次调节;
3.晚上睡觉,气温降下来时候,希望风扇风速也能够自动降下来,甚至不转,这样既能省电,又可以安稳睡觉,因此需加入温度检测;
4.不想破坏风扇内部元件,做成控制器方式又得开模,干脆做成插座形式,方便!
5.总得有旋钮手动调节风速,这样就变成2个旋钮了:一个调速,一个调温;
6.电源得琢磨怎么简化,又得安全;
7.自家用,管他是否被落选,实用就好,同时也与大家分享软硬件设计过程;
//=========================================================================================================================
方案选定:
1.插座外壳选定,要求留有足够空间放置3段LED数码管,旋钮,且价格便宜,先确认这家吧(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28.VmtQkI&id=42284174107&ns=1&abbucket=19#detail),¥6.78元,格子大,后续还可以扩展到红外:
2.MCU需要3.3V供电,因此需要220 AC 转 5.0Vdc电源,电流设计200mA足够了!RC阻容降压便宜,但是不隔离且家用,不考虑。还是用LNK304PN吧,到时候自己绕变压器就行(随便去拆个充电器就有高频变压器磁芯,呵呵,简单),查了下商城里面也才****¥3.49,可以;
3.MCU选自己熟悉的,用LPC812M101JDH20(¥5.02 ,20个脚,小型封装),商城也有卖,后期再换为STM8系列,先图个快捷;
4.风扇调速得用双向可控硅,因为必须可控,因此选用TLP525G(¥3.41)+ BT136S(****¥1.00 ,600V耐压 6A ,够了);
5.可控硅导通的控制信号需要进行市电同步锁相导通,而且必须隔离,选用EL817光耦(¥0.30),也便宜;
6.2个旋钮?感觉多了,想了想,用单个旋钮起始也可以解决问题。到时候拆一个市面上的风扇调速旋钮就可以,先不考虑;
7.数码显示用3段式LED数码管,这样可以显示1~99℃,足够了。查到FJ3361BH(****¥2.18 ,3位0.36英寸),暂定了;
//===============================================================================================================================================
确认MCU引脚是否足够:
数码显示用了11个IO + 可控硅1个IO+采样3个IO+同步1个IO = 16个IO;
满足要求!!!
下一步设计原理图!!
//===============================================================================2016年9月30日 13:46:05=====================================================================
感谢 (1)独钓千古愁 提示用MOC3021替代****TLP525G!
//=========================================================================================================================================================================
2016年10月4日,更新如下:
1.选用LPC822M101JDH20单片机;
2.芯片电源选用LNK623DG-TL;
//===============================================================================2016年11月03日 11:09:32====================================================================
//=============================原理图关键部分详细说明==============================================
1.可控硅驱动设计原理图:
设计说明:
1)这里采用MOC3021光耦触发,资料见英文部分:
2) 为了能够做到任意相位点触发可控硅,触发信号trac必须是短时脉冲,且触发时间不能超过下一周期;
------------------------------------------------------------------------------------------------------------------------------------------------------------
2.按键+旋钮设置原理图
设计说明:
1)除了具备无极调节风扇功能外,我们还需要对温度进行配置,或者其他高级功能配置,因此需要这么硬件具备这么几个功能:设置、浏览、调整;
2) 所选单片机硬件吃紧,因此这里采用单引脚实现上述功能:T2外接10KΩ电位器,按S1键时,adj_ADC剧增;按S2时,adj_ADC剧减;单片机检测跳跃值进行功能切换判断;
------------------------------------------------------------------------------------------------------------------------------------------------------------
3.电源+过零检测电路:
设计说明:
1)电源芯片采用LNK623PG,采用ER108+P6KE200A进行钳位;
2)过零检测使用EL817进行同步检测,这里拟采用PID算法进行锁频锁相,实时跟踪市电相位,然后相应触发可控硅;
------------------------------------------------------------------------------------------------------------------------------------------------------------
4.数码显示+MCU芯片电路:
设计说明:
1)数码显示是为了更好实现人机互动效果;
//==================================================================变压器设计:
纯粹玩数字电路没意思,这里跟大家分享下变压器(反激式)的设计过程:
1.输入参数(详见LNK623手册):
输入低压:Umin = 100Vdc
输入高压:Umax = 400Vdc
最大占空比:Dmax = 50%
开关频率:f = 50kHz
最小转换效率:η = 80%
输出绕组1:5.0Vdc/500mA
输出绕组2:8.0Vdc/100mA
2.计算变压器输出功率:
Pout = 5*0.5+8*0.1=3.3W
3.计算最小工作比:
输入电压变化系数Kv = Umax/Umin =400/100 = 4;
计算最小工作比:Dmin = Dmax/((1-Dmax)Kv + Dmax) = 0.2
4.计算初级电感量:
Lpri = (Umin*Dmax)^2*η/(2*Pout*f)
= (100*0.5)^2*0.8/(2*3.3*50000)
= 6.1mH
5.计算初级峰值电流:
Ipk = Umin*Dmax/(Lpri*f)
= 100*0.5/(6.1*10^(-3)*50000)
= 0.1639A
6.选取磁感应强度:
选取PC40磁芯,饱和磁感应强度为390mT,剩磁为60mT(100℃下)。设计选择磁感应强度系数为B = KB*Bm = 0.57*390mT = 222mT。
7.计算磁芯Ap值,选取磁芯骨架:
Ap = 1.1*3.3*0.5*10^3/(0.8*0.5*0.6*0.4*3*0.22*50) = 572.9167mm^4 = 0.05cm^4
查询高频变压器磁芯参数:
显然EE13磁芯满足要求。选之!!
8.计算磁芯气隙:
Lgap = 0.4*3.14*Lpri*Ipk^2/(Ae*ΔB^2)
= 0.4*3.14*6.1*10^(-3)*0.1639^2/((17.10/100)*0.22^2)
= 0.0249 cm
9.计算初级绕组匝数:
Np = Lpri*Ipk/( Ae*ΔB)
= 6.1*10^(-3)*0.1639*10^4/((17.10/100)*0.22)
= 265.7602 匝
10.计算次级绕组匝数:
Ns = Np*(Us/Umin)*((1-Dmax)/(Dmax))
= 266*(5.7/100)*((1-0.5)/0.5)
= 15.1620匝
11.选取电流密度为J=5A/mm^2(计算过程略)
12.初级绕组线径:
初级绕组有效电流:I1=Ipk*sqrt(Dmax/3) = 0.1639*sqrt(0.5/3) = 0.0669A;
_ d1 = 1.13sqrt(I1/j)
= 1.13_sqrt(0.0669/5)
= 0.1307mm
13.计算次级绕组线径:
_ d2= 1.13_sqrt(0.5/5)
= 0.3573mm
14.计算导线电流穿透深度:
d = 66.1/sqrt(f)
= 66.1/sqrt(50000)
= 0.2956mm
15.选取导线规格:
根据导线直径需小于两倍的电流趋肤深度,因此无需采用多股漆包线;
选择初级线径为0.12mm,选择次级线径为0.35mm
16.制作变压器(自己绕制)
17.完成!!
更新原理图如下:
PCB如下:
背板:
元件下单:
PCB订单:
等着回来了
1.电源调试:
高频变压器是直接拆卸手机充电器上的变压器,焊接完板子后,上电测试,发现没有波形,用LCR电桥测试变压器同名端,发现原理图的变压器与所用变压器同名端不一致,因此只能割线,新改的原理图电源部分如下:
所拆卸的变压器如下:
实际测试C9电解电容器有6.4Vdc电压,纹波有点大,但是经过LDO 3.3V线性稳压管后,电压波形还是非常漂亮的:
备注:蓝色探头为3.3V电压波形,黄色探头为光耦电压过零波形。
2.检验可控硅是否可以控制:
将40W灯泡接入Load端,接着将R9电阻从LPC822引脚跳开,测试灯泡应该不亮:
测试结果正确!!
接着将R9使用跳线接到3.3V直接驱动可控硅,灯泡应该亮:
漂亮的测试结果!!
整个焊接板子算完成了!!板子焊接成形如下:
正面:
背面:
突然想起原理图有个缺陷,PIO0_10脚与PIO0_11脚默认使用做I2C功能,因此它没有内部上拉电阻,而且我原理图忘记画了,这里还需要手工补焊接。
2.市电同步锁相锁频:
想希望可控硅按照我们预期的导通角进行导通,就需要对市电采样波形进行同步,同步方式有很多种,早期UPS里面常常采用VCO的方法,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很少采用这种方法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采样过零点脉冲,然后使用定时器做同步,学过自动控制原理的应该知道,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设计一个随动系统。
1)首先,你得有基本电压过零脉冲波形:
2)接着你的MCU必须有1路定时器,如果有2路定时器,那么同步效果就更好;
参考点均是电压波形的过零点,实时同步的结果是定时器虚拟的中断应该与参考点波形一致,达到稳态结果。但问题是这么多脉冲波形,直接取电压过零点作为参考点?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以单个周波进行比较匹配,但是记住比较误差值不是定时器虚拟波形的上升沿-参考波形的上升沿 或者这两者的下降沿,这样计算得到的误差值也是可以用,但是MCU的定时器计数值都是无符号整型的,这么相减就有可能得到负数值,对处理结果只会加大难度!!
正确的做法是使两者波形误差达到180°,例如:取定时器虚拟波形上升沿 - 参考波形的下降沿 = 半波周期值
这样你也可以随意设定所需要的相位误差值(该值即为自动控制原理的基准值),然后经过PID控制定时器周期进行同步参考波形了。
测试实际同步波形如下:
设定参考相位点为45°后:
3.可控硅调试结果:
独钓千古愁 提示用MOC3021替代TLP525G!这个结果是错误的,调试半天还是不出波形,采用反并联可控硅也还是不行,折腾了一天,更换光耦驱动为MOC3023完美输出斩波波形:
(注:为了配合按键高度,把LED数码管使用废旧PCB抬高!)
手动模式下,显示屏显示手动调节角度,可调角度为0~180度,实测结果如下:
可控硅测试续集:
接入55W落地扇,调试风扇到1档,接着调节相位角0150任意调节,风扇风速明显可以改变!!愉快的一天!!
等装到外壳里面后,估计就漂亮了!!
¥14买了一个定时器控制器插座,把里面的垃圾器件去掉,只要外壳,然后把我的板子整进去:
大功告成!!
功能介绍:
该产品结合赵工的意见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设置为3种模式:
1.手动调速模式:
该模式直接手动控制可控硅导通角,从0°150°全可控触发,触发脉冲时长为100uS,触发完成后立即关闭触发信号,正负半波分别触发,如此得到半周期10ms全可控斩波,风扇速度也就全控了。
说明:由于触发时间为100us,从150度后会影响正负半波交叉点,因此这里只做到0~150度触发,实际测试结果150度已经接近关闭,满足要求!!
2.温度恒速模式:
该模式分为3个控制区间:
温度低于TL时,关闭风扇;
温度高于TH时,全速运行风扇;
温度∈[TH ,TL]时,计算公式: (TH - TL)/100 = (t - TL)/Radio ,解出Radio即可得到控制风扇速度!!
3.模拟自然风模式:
规律性的风速我归结为正弦波算法,所不同的是周期不一致。上面所绘制的控制算法正半波与负半波时间是可以随便设定的,单位为秒。算法如下:
1)温度低于TL时,停止风扇;
2) 温度高于TH时,风速峰值 = 100%;
3)温度∈[TH ,TL]时,计算公式: (TH - TL)/100 = (t - TL)/Radio ,解得到该环境温度下的风速峰值;
程序初始化时,根据正半波设置周期时间生成正弦表,接着按照正弦表-时间轴进行间歇性往复运行:缓慢加速到风速峰值---->缓慢减速到风速峰值------>停止运行负半波设定时间周期
1.作品简介
(没有PCV贴膜,用油性笔随意写上一些信息,作为第一版本的留念)
作品催生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家里小孩微微发烧,不敢开空调,又不能直吹风扇,开摇头1档,还是感觉风力大了。不开风扇,夏季酷热无风还真是折腾!!!
2.冷暖交替季节,晚上睡觉,无风,吹风扇半夜又容易受凉,风扇定时旋钮不能根据温度自动关闭风扇,折腾!!
3.办公室有规定,早上不能开空调,酷热天,直吹风扇也不舒服。
4.淘宝上找不到带温控的风扇调速插座!
于是就萌生了改进风扇调速插座的想法,作品中使用可控硅进行风扇调速功能,同时增加了热敏电阻实时采样环境温度,如此就可以用于低温条件下自动关闭风扇。有了这两大块功能,软件就可以做出梦寐以求的效果:模拟自然风!!
作为家用风扇调速,就应该满足大部分使用场合,因此产品设置了如下几个功能模式:
- 手动调速模式:用于人为手动干预自动调节风力大小,解决风扇死板的三档调速问题;
- 温度恒速模式:根据温度上下限进行自动调节风力大小;
- 模拟自然风模式:采用正弦波应用到风力大小调节上,模拟自然风效果,提高舒适度;
实测效果感触:吹风扇就跟坐在树荫底下微风徐徐一样,孩子再也不怕着凉了,晚上睡觉也非常舒服,夏季开着风扇晚上自动根据环境温度自适应调整风速,低温时候自动关闭,冷暖呵护,舒服!!
现在作品开发用途仅仅是针对风扇无极调速并模拟自然风,后续采用可控硅并联扩流,将插座功能普及化,做成智能插座,可以实现更多功能,比如:
1)返璞归真,不进行斩波控制,还原普通插座功能,想带什么负载就什么负载;
2)定时功能,可以定时烧水,定时关灯,定时关电视,定时关充电器等等;
3)预约开电功能;
4)风扇风速0180度根据用户自定义曲线进行风速控制,随心随意让风扇风速吹出满意的自然风。
2.作品亮点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好产品价格不亲民,低价产品功能阉割,列出的以下产品,大家看看:
除了变频,随意改变风扇风速的另一个手段就是采用可控硅控制,而且这种方案价格低廉,容易接受。可控硅导通后过零自然关断,总所周知,市电正负半波上指定角度触发即可改变输出电压有效值,进而达到调节风扇风速作用。同样是可控硅控制,同样是风扇调速,但是加入特殊软件算法后,小作品也可以实现大作用!!
本作品亮点有:
1)技术上,作品中采用UPS市电锁频锁相方式进行移相触发可控硅导通,实现了任意角度(0360度)实时触发可控硅作用。有个这技术,就可以随意控制风扇风速大小,进而使得风扇吹出接近自然风的风速风力,而且这技术使得可控硅触发精度非常精准!!
(题外话:没学过控制算法的,基本上都会用电压过零进行定时器控制,例如市电电压过零延迟1ms后触发可控硅,这种方法固然可以控制,但是不尽人意。市电频率是实时改变的,前一周期电压过零点与下一周期过零点会有几百us偏差,这种普通算法就不能随心所欲控制风精度)
2)创新性:
a)作品通过软件控制算法模拟自然风去控制风扇风速,使得风扇吹风更加舒适;(加入自定义曲线,用户可以随意设置符合自己需求的自然风风扇,更加人性化!)
b)手动调速模式能够解决普通风扇不能任意调速的诟病;
c)加入温度控制,低温时自动关闭风扇,使得吹风入眠更加舒适;
3)优化软件算法,使得程序运行更加快速,控制更加得心应手!
4)低成本:作品成本低廉,适合市场推广;
3.系统构架图****
参赛作品的PCB构成图(当做鼻祖吧):
系统构成图:
它是插座,因此你可以把它当做普通插座使用。加入了软件算法后,它就如同如虎添翼,可以实现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功能,但是现在它仅仅作为风扇调速插座进行参赛,后期扩展软件功能后,它将不再不仅仅是风扇调速插座,而是智能插座了!!
4、原理图
(备注:R26、R27为手工焊接进去)
实现原理:
1)LNK623PG电源部分用于产生5Vdc/500mA工作电源,该电压经过CJA1117-3.3V降到系统工作电压3.3V;
2)EL817用于市电过零采样,采样脉冲经过LPC822进行市电同步;
3)FJ3361BH用于人机界面显示;
4)BT136S双向可控硅采用MOC3023光耦驱动,驱动信号为200us同步脉冲;
5)采用电位器进行手动风速调节,同时增加按钮,用于系统参数设置以及模式切换;
6)T1为热敏电阻,这里必须将热敏电阻受温部分引出到外部,避免受到插座内部温度的影响;
系统工作过程:
LPC822实时采样环境温度、市电过零信号,同时同步输出Trac可控硅驱动信号,控制外部电压的斩波状态。5.实物图材料清单
关键元器件:
1.高频变压器拆卸于通用手机充电器,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自己绕制。
2.LPC822M101JDH20单片机(改PCB板可直接用立创商城的LPC824M201JHI33E(¥5.06)替代)
LPC824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81525.html
(以下器件均在立创商城上)
3.3段式LED数码管显示: FJ3361BH(¥2.18)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11249.html
4. EL817光耦(¥0.309)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64331.html
5. CJA1117-3.3V稳压管(¥0.644)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24993.html
6. NPN三极管S9013W(¥0.136)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38614.html
7. 光耦驱动MOC3023(¥1.69)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41684.html
8. 双向可控硅BT136S(¥1.00)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24160.html
9. 电位器R09-C103-3P(5K)(¥0.694)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38497.html
10.热敏电阻NTC 热敏电阻/MF52 100K ±1%(¥0.215)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14073.html
11. 抑制管P6KE200A(¥0.298)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79522.html
12. 电源管理芯片LNK623DG-TL(¥2.84)
购买地址:http://www.szlcsc.com/product/details_69205.html
关键元器件共计:¥15.0660
除此之外,PCB板打样,外壳,一些常用电阻电容,¥35可以侧地拿下硬件(除了变压器,立创商城制版焊接可以一条龙服务)
6、PCB实物图
FAN_CTRL.rar **
7.软件部分的描述
1)市电同步锁相锁频原理见18楼帖子;
2)可控硅调试过程见21楼帖子;
3)3种工作模式算法见29楼帖子;
4)热敏电阻采样程序:
热敏电阻采样都是通过B值计算得到测试的温度,关键点是如何快速?看我的程序:
TemperatureA.rar
这里用到了fast_log函数:
static float fast_log(float val)
{
int x = *(int *)&val;
register float log_2 = ((float)(((x >> 23) & 255) - 128)) * 0.693147181f;
x &= 0x807FFFFF;
x += 0x3F800000;
val = *(float *)&x;
log_2 += ((-0.232778773f) * val + 1.38629436f) * val - 0.456588242f;
return (log_2);
}
实际测测试比C语言的log速度快5~7倍。5) 模拟自然风程序中需要计算三角函数,如果采用C语言的库,那么势必也会减缓系统运行速度,这里使用CORDIC迭代求正余弦,实际测试非常理想,详细的介绍见:
http://www.cnblogs.com/huangqiwei/p/4177067.html
**8.**作品演示
操作说明:
系统支持3种模式:
“E 0”为手动调速;“E 1”为温度恒速;“E 2”为模拟自然风; 手动模式下LED数码显示纯数字,模式菜单下显示“E 0”字样,剩下的4个菜单页显示的是:温度上限设置、温度下限设置、模拟自然风运行时间、模拟自然风停止时间。
视频里面分别演示了这3种模式,而且配合示波器、日光灯、风扇,效果一目了然,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借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3OTM1NDk4MA==.html
9.总结
DIY体会: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总是把工作忙挂在嘴边,有新想法后跟别人分享,但是自己却没有亲自去动手,隔几天后想法变成死法,沉寂在天天加班的轮回旋律中。生活中缺少了DIY能力,工作上习惯于公司布置项目,然后整日整夜加班忙于老板的项目,如此的我们容易迷失生活中的自我。如果你有想法,你有创造力,那么挤出一点时间去DIY吧!拖到明天你永远别想拥有自己的作品。
作品未来规划:
1.将LED显示数码管替换为OLED屏,并联可控硅扩流,扩展插座功能,未来智能插座会具备如下功能:
a)定时功能:适用于定时烧水壶、定时煮饭、定时吹风等用户;
b)预约功能:预约功能用于早晨自动煮粥,自动开启电视,或者自动开灯等;
c)开关功能:模拟插座上的开关按键,恢复插座普通的任意带负载功能;
d)风扇功能:增加用户自定义风速-时间曲线,让用户随心所欲自定义自己心目中的自然风,比如梯形变化风速、三角波变化风速、双曲线变化风速等等;最高理想是随意在屏幕上绘制曲线,风扇按照曲线吹出曲线变化的风速;
2.后续继续完善作品,并做成产品,适用一个月后就发布到淘宝网上,惠民价格,科技改变生活!!
给主办方的建议:
生活中很多产品还有有待于我们去改进,如果一味以技术热点来评判,势必会忽略许多优秀的作品。好的产品就应该是用来改善生活质量,造福百姓!!
更多项目详情见链接:http://club.szlcsc.com/article/details_491_1.html
本项目归立创社区“老酒”所有
设计图

B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