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品签到
专业版

JBC-C210-USB调温焊笔

工程标签

8.6k
0
0
35

简介

超小的数控调温焊笔,烙铁芯选用JBC-C210,5V-2A 最大功率10W 自动温控,功率控制,全彩数显,超小体积

简介:超小的数控调温焊笔,烙铁芯选用JBC-C210,5V-2A 最大功率10W 自动温控,功率控制,全彩数显,超小体积
星火计划2024

开源协议

CC BY-NC-SA 4.0

(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创建时间:2024-04-10 12:00:06更新时间:2024-06-18 07:20:45

描述

前言:很早之前在第一次拿电烙铁焊接的时候就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电烙铁都那么长,焊起来本来就有点手抖,然后还那么长,抖的更厉害了,而且体积大也不便于携带,加热预热还慢。就想自己做个小巧且方便的电烙铁。

这是一个超小的调温焊笔,3秒化锡,自动温控,全彩数显,超小体积尺寸甚至比一只普通中性笔略小。

 

烙铁芯推荐选用进口JBC-C210。也可用国产C210。

基础参数:

电源:type-c(5V-2A)

功率:10W

温升速度:3~4S(5V-2A  300℃)

开源协议:CC-BY-NC-SA-4.0 (严禁商用,侵权必究)

 工作流程框图:

主控选用:STC8H8K64U-QFN32    (程序运行IRC频率11.0592MHz)

这里为了尽可能缩小电路板体积,压缩空间,封装选用QFN-32,

开发过程备注:刚开始是打算选用STC32G12K128型号,C251编程,但是后面实测发现在C251情况下写TFT刷屏程序会很受限,(兼容性报错)然后降级换装STC8H刚开始没有注意到管脚,在从STC32G降级为STC8H时要着重注意P1.2管脚,这管脚两个芯片是不一样的,而且在STC8H-QFN32封装里,程序上不能设这个管脚为输出,如果设为输出会导致芯片无法开机。设计上为了调试方便,程序下载走USB直接和电脑通讯通过P3.2进入USB下载模式(板上下载按键)。

 

 

温控选用MAX6675:(也是为了节约空间,省去了模拟外围电路,但是代价是温度采样速度不高)

这里在JBC-C210烙铁头中,因为发热丝和热电偶是串联关系,加热时必须给发热丝通电,为了避免MAX6675热电偶测温管脚倒灌高压导致MAX6675烧毁,需要在T+信号线上增加缓冲钳位电路,限制该管脚最高电压(MAX6675所有管脚均可承受3.3V)程序上加热时段不测温,测温时段不加热,这两点一定要错开!另外MAX6675温度转换过程需要约200ms的转换时间,(这里需要保证程序里每次转换温度数据的时长不小于200ms,要不然不出数据)

单片机去问MAX6675的温度,但是还没等MAX6675算完温度,单片机就又问,然后MAX6675又重算,刚开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直不出数据。

流程:加热一段时间,断电,等待放电,测温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加热,是:继续加热,否:停止加热。

这里面加热时间同时也作为MAX6675对上一次温度数据的转换时间,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关于烙铁发热芯:

网上找不到JBC-C210的资料,一点资料都没有啊,后面也是偶然发现C210烙铁芯有国产的

但是依旧没资料,然后就自己网上买了两根发热芯测管脚定义,自己根据实物测绘出烙铁芯的3D建模,用于装配和设计仿真,(建模文件见附件)

经过三次改板,测量出管脚定义(不知道对不对,有资料的可以评论区回复一下)

 

关于屏幕:

屏幕为0.99英寸SPI接口TFT-Lcd液晶屏(控制芯片GC9D01)分辨率40*160 RGB全彩

注:中间数字6 那片区域为屏幕坏点,跟程序显示无关,(我运气挺背的,测试的时候买了两个屏,一个屏幕因为弯折次数过多屏排线折断了,一个屏上电有坏点)新的还没到,只能拿有坏点的先测试了。

屏幕购买时选插接款,插接时排线金手指朝上

 

电路没啥可说的,也是接上就能用(这里背光电路我是保留的之后后续升级程序可以写休眠)

屏幕链接: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13462e8diktIQE&id=677743417274&_u=h20292vc2r95f1&skuId=5076130632004

R38电阻的值影响背光最高亮度,最低值不能低于10Ω,过低有烧毁风险

 

关于按键:

这里需要重点注意一下:立创编号:C318886 (只有这个型号的按键高度是够的,之前买了很多型号的按键键帽高度都不够)

下载按键(SW3)可不焊:

关于PCB:

刚开始第一版考虑载流原因并且想做功率检测和快充,设计是4层板,但是实际做出来成本比较高,而且实测走线压降大(后续考虑走线加粗,并且换方案),第二版砍掉非必要功能,并优化电路和走线,成功改为2层板,PCB打样的时候注意板厚必须选择0.8mm板厚,不然外壳装不进去。

 

 

 

关于外壳:

外壳本体:

外壳为铝合金外壳,需要CNC加工,此处不可用3D打印,电烙铁发热芯在工作状态下温度会把3D打印件融化!

外壳加工:外壳为嘉立创CNC加工

工艺参数为:铝合金-6061GB/T 1804-2000 m级 Ra3.2

表面处理为:普通阳极氧化-黑色-哑光(此处非必要参数,可个性化选择)

外壳为Solidworks建模

 

笔盖的加工:

笔盖我是用嘉立创SLA树脂打印,不过实测树脂结构强度不够,如果是带挂钩版本,挂钩本身比较脆弱,但是3D打印成本低,

推荐选用耐高温且透明材质制作,3D打印或者CNC加工

平时使用的时候笔盖也可以作为简易烙铁架用。

整体装配仿真图:

 

 

实物图:

交互:

开机后初始默认温度为300度(默认温度程序里可改,但是不建议超过400)

+按键按一次温度+10  -按键按一次温度-10

 

后续升级以及改进方向:

1.在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加入PD,QC快充协议支持

2.最大功率从10W增加到100W

3.优化UI交互界面,增加实时功率变化显示

4.敬请期待

测试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Z421M7Tr/?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f2ecf6d07c56387a85d94b5338693a63

 

3D外壳和程序文件见附件:

设计图

未生成预览图,请在编辑器重新保存一次

BOM

暂无BOM

附件

序号文件名称下载次数
1
资料包.zip
658
2
裸板调试.mp4
145
3
温度调节.mp4
152
克隆工程
添加到专辑
0
0
分享
侵权投诉

评论

全部评论(1)
按时间排序|按热度排序
粉丝0|获赞0
相关工程
暂无相关工程

底部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