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届立创电赛# 基于QMK的自制小键盘(仅软件部分)
简介
仅包含软件部分。可看作简易QMK入门教程。硬件后面补作业。
简介:仅包含软件部分。可看作简易QMK入门教程。硬件后面补作业。开源协议
:GPL 3.0
描述
注意:本项目因个人原因未完工,仅分享QMK相关内容,硬件内容见后续吧。
其实是主控不慎烧掉了,后面在校有事又没时间...
1、项目功能介绍
基于 QMK 固件的、支持 VIA 软件改键的 DIY 热插拔小键盘。
2、项目属性
本项目为原创,首次公开。
3、开源协议
GPL 3.0
4、软件部分
以下内容为一个 QMK 新手在尝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记录,如有错误望指正。
此部分内容仅记录Rev1设计过程,截图等不代表最终成品!内容仅供参考。
0、QMK简介
QMK (Quantum Mechanical Keyboard) 是一个社区维护的开源软件,包括 QMK 固件,QMK 工具箱,qmk.fm 网站,和这些文档。QMK 固件是一个基于 tmk_keyboard 的键盘固件,它在 Atmel AVR 微控制器实现一些有用的功能。它被移植到使用 ChibiOS 的 ARM 芯片上. 它可以在飞线键盘或定制 PCB 键盘中发挥功能。
1、安装编译环境
本项目采用Windows系统下 QMK MSYS
软件配置编译环境,安装方便简洁。下面介绍安装流程。
如果使用其它系统,请参照官网文档进行相应的环境搭建工作。
首先,进入 QMK MSYS 项目页面,于 Release 中下载最新版软件并安装。
打开,运行 qmk setup
命令,此步骤需要较长时间 会魔法的兄弟忽略这句话就好。直到显示 QMK is ready to go
。
2、初编译
qmk setup
后,尝试初次编译键盘固件以确认环境搭建成功。(防止丢包、缺失文件导致后面编译出错)
可输入
qmk compile -kb dz60 -km default
以尝试编译 dz60 键盘在默认布局下的固件。(随便选的一个键盘,当然可以选其他的来测试)
如果出现一串 OK 并在最后显示 The firmware size is fine
,恭喜你,环境搭建完成,且你已经第一次成功编译了一个QMK键盘固件。
如果报错,请检查命令是否有误,并检查报错信息,补全文件,再次尝试编译。
成功示例(不是第一次编译故 OK 的数量很少):
3、构建自己的键盘固件
下面来构建自己的键盘固件。
0、了解QMK文件夹的文件结构
- 用户空间结构
在users文件夹里面的目录是每个用户的目录。这个文件夹里面放的是用户们在不同键盘都能用到的代码。 - 键盘项目结构
在 keyboards 文件夹和他的子文件夹 handwired 中就是各个键盘的项目了,比如qmk_firmware/keyboards/clueboard。内部结构与如下:- keymaps/ : 可以构建的不同布局
- rules.mk : 用来设置 “make” 命令默认选项的文件。
- config.h : 用于设置默认编译选项的文件。
- 在各个布局的文件夹,你能找到以下文件。只有 keymap.c 是必要的, 如果其他文件找不到就会直接选择默认选项。
- config.h: 配置布局的选项
- keymap.c: 布局的全部代码, 必要文件
- rules.mk: 使能的QMK特性
- readme.md:介绍你的布局,告诉别人怎么使用,附上功能说明。
- config.h 文件
有三个重要的config.h 位置:
键盘 /keyboards//config.h
用户空间 /users//config.h
布局 /keyboards//keymaps//config.h
了解完毕!虽然自己的工程不必按照官方要求来建立文件。
1、设计键盘布局
进入Keyboard Layout Editor 网站。这是一个可视化键盘布局编辑网站,通过增减键和调整键的位置和定义来生成键盘布局。设计自己的键盘布局后,下载 json 文件。
设置键名如上是为了方便后面添加 VIA 支持,如果不需要可以直接命名成自己所需键的名称,以方便检查。
2、初步生成QMK固件
进入 Keyboard Firmware Builder 网页,将前面的 json文件复制进来。
Wiring界面:编辑键盘连线。
Rows 表示行数,Columns 表示列数,同时可以选中某一个键,调整其行、列号,使其连线确定,同时可以美化走线。
Pins界面:设置行列对应的主控引脚。
注意!本文仅作步骤解释,图示并不完全为正确操作!(如上图,引脚是不同的)
Keymap界面:选择某个键,编辑它在某一层(layer)时的功能。
键码的具体含义请前往 QMK 文档Keycodes部分进行查看。
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到不止一层时,需要添加切层键,具体设置请参照官方文档。
Macros界面:键盘宏相关,作者尚不了解,请参照官方文档。
Quantum界面:大大的警告,不建议更改。
Settings界面:修改键盘名称、容量、WS2812数量、背光亮度等设置。
Compile界面:完成全部设置并下载固件的界面
如果所需功能较简单,经过以上步骤可以直接配置完成的,可以选择直接下载 .hex 文件,烧录之。
如果需要复杂功能(如oled,编码器等),请下载 .zip 文件,里面是该网页自动生成的、未进行编译的 QMK 固件,我们将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3、生成定位板
进入 Plate & Case Builder - swillkb,上传键盘配列的 json 文件,网站将自动生成适用于 CherryMX 系列机械键盘轴体和钢板卫星轴的定位板,下载 dxf 文件即可。此文件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材质的定位板 你要无钢就当我没说
4、代码部分
以我自己的代码为例。
首先看 rules.mk
文件。
在最下方添加
ENCODER_ENABLE ?= yes
VIA_ENABLE ?= yes
以实现编码器支持和 VIA 支持。(如不需要 VIA 改键请不要开启)
如需其他功能请依照 QMK 官方文档自行添加开启。
其次,nk01.h
文件。如果是由网页生成的初始固件,该文件名为 kb.h
。建议将其修改为自己的键盘名称。注意:需要同步修改 kb.c 和 kb.h 文件,并修改各文件中头文件名称。
这个文件定义的是键盘各键的行列序号。理论上无需修改,但请确认与设计稿无出入。
然后是 keymap.c
文件。这个文件定义的是键盘的功能。
5 - 8 行定义的是各层的名称。
10 - 26 行定义的是各层键值,可依据 QMK Keycodes 列表进行自行修改。
29 - 46 行定义的是编码器功能。QMK 文档中有更深解析,如有需求可前往查看。
各种切层方法:
MO(layer)
按下触发层, 可以把 MO(layer) , 理解成 Fn。 当松开这个键, layer 层会释放并恢复到上一层。若把 MO(layer)设置到一个键位, layer 层中的同一键位必须设置为 KC_TRNS,否则在松开这个按键的时候不会回到上一层。 若把第 0 层的 ESC 设置为 MO(1), 则在第一层 ESC 的位置只能设置成 KC_TRNS。同时只能把 MO(layer) 这个键设置到 layer 上面的层, 比如可以在第 0 层设置 MO(1),但是不能在第 1 层设置 M0(0)。OSL(layer)
临时触发层, 如果把一个键位设置为 OSL(1) , 点击这个按键后, 只有下一个点击的按键会从层 1 触发。 之后的点击回立即回到层 0 触发。LT(layer, kc)
可以把 LT(layer, kc) 理解成 MO(layer)+kc 一键两用。 当长按这个键, 键位的功能就是 MO(layer) ,点击这个键, 键位的功能就是 kc。经大佬测试, 这里的 kc 不能设置为 mod(Ctrl,Alt,GUI,Shift 等键)LM(layer,mod)
可以把 LM(layer, mod) 理解成 MO(layer)+mod 一键两用。 当你长按这个键, 键位的功能就是MO(layer)+ mod 同时生效。这样可以把 mod 键一键两用。TO(layer)
一键切换到 layer。可以在任意层中设置。例如在层 0 设置了 TO(2) , 但是要记得最后在层 2 中设置 TO(0)来恢复到默认层。TG(layer)
类似于 TG(layer),但是只能在某两层中来回切换。例如在层 0 中 ESC 的位置设置了 TG(5),按下后会立即跳转到层 5 中, 在层 5 中 ESC 的位置只能设置为 KC_TRNS。 只能把 TG(layer) 这个键设置到 layer 上面的层,比如可以在第 0 层设置 TG(5),但是不能在第 5 层设置 TG(0) 。DF(layer)
键盘的默认层是层 0, 此键位的功能是设置默认层为 layer , 非必要不用改动默认层。
最后来到最复杂的 config.h
文件。
其中主要部分不要改动。
7 - 12 行可自行更改。(如果计划使用VIA请查看VIA部分并修改)
15、16行为行列数量。
19、20行定义行列对应引脚号。
24行定义二极管方向。
50、51、52分别定义编码器分辨率和 A、B 引脚连线。
*5、VIA支持
此部分请自行考虑是否进行,因为大多数使用者并不会频繁出现改键需求。如有需求请前往官网下载VIA软件。(安装包太大了发不上来)
VIA 官网链接:VIA
rules.mk
添加
VIA_ENABLE ?= yes
语句,即开启 VIA 支持。
2. 依照 config.h
文件编写 via.json
文件。
以我的项目为例:
格式需完全一致。
保存文档。
"name"
:键盘名,将显示在 VIA 中。"vendorId"
:即config.h
文件中的 VENDOR_ID。"productId"
:即config.h
文件中的 PRODUCT_ID。"lighting"
:灯光,因为个人爱好无光键盘故选择 none,若有需求请参照 VIA 官方文档。"matrix"
:分别输入行、列数量。"layouts"
:对于固定配列的键盘(即不能更改键长宽位置的),将 KLE 网站下载的 RawData 复制并修改为正确格式即可。若是可变配列型,请参照 VIA 官方文档。
3. 测试 json 文件可行性。
- 打开 VIA 软件,进入 Settings,开启 Design。
- 进入 Design,上传编辑好的 via.json。
- 若成功,将出现如下(或类似)界面。
* 若不成功或键盘配列怪怪的(键重叠等等),依照报错内容修改 json 文件。
* 硬件制作完成后可测试改键功能。如下图。
以上部分均基于 Rev1。基础功能其实在烧主控之前已经验证了。
6、生成hex文件
打开 QMK MSYS,初始化后,输入
qmk compile -kb nk01 -km default
如果是其他键盘或其他配列请自行更改。
如果顺利,将出现类似界面。
恭喜!键盘固件顺利完成!
5、硬件部分
硬件部分包含 Type-C 输入、USB拓展、MCU主控、控制元件四部分组成。请参照附件查看。
设计选用 ATmega32U4 作键盘主控 废话固件都写好了。轴体采用热插拔轴座固定方式,方便更换轴体。编码器选用EC11。FE8.1 作USB拓展芯片(问就是SL2.1A烧了好多次了)。Rev 1 版本分别在前后侧引出1、2USB接口,其中靠近Type C 接口侧是用来与主键盘连接 这难道不是分体键盘?,如果使用有线鼠标的可以上方2USB下方1USB以方便放线。Rev 2 版本因插件元件受限,只能将剩余两个usb接口放在右侧(但是我是左手小键盘啊喂)。
6、其他工作
焊接
(主控烧了导致无法按时完工)
烧录
- 烧录 Bootloader。
选用 Arduino IDE 烧录。方法如下:- 打开 Arduino IDE,版型选择为 Leonardo,烧录方法选择为 USBasp。
- 通过 USBasp 和测试针连接主控,压紧,选择烧录引导程序。
- 烧写完成。
- 烧录键盘固件。
若选用 QMK Toolbox,方法如下:- 打开 QMK Toolbox,选中固件,MCU选择为 ATmega32U4。
- 选择键盘和布局,打开自动烧录。
- 连接键盘,reset,开始烧录。
- 烧录完成。
- 若选用 avrdudess,方法如下:
- 打开 avrdudess,编程器选择为 USBasp,MCU 选择为 ATmega32U4。
- 测试针连接主控,尝试连接芯片。
- 选择键盘固件,烧录。
- 烧录完成。
- 测试键盘。
VIA 软件内 KeyTester 一条龙服务。
7、BOM清单
因时间原因未按时完工,截止比赛结束仅分享QMK软件部分,故不包含BOM表。
8、大赛LOGO验证
请上传包含大赛logo的项目图片,logo以丝印形式印刷在PCB上面。
设计图
BOM
ID | Name | Designator | Footprint | Quantity |
---|---|---|---|---|
1 | M3螺柱孔_JX | B1,B2,B3,B4 | M3螺柱孔_JX | 4 |
2 | 10u | C1,C2 | C0603 | 2 |
3 | 0.1u | C3,C4 | C0603 | 2 |
4 | USB-AF90_C42617 | CN1,CN2,CN3 | USB-A-TH_AF90-C42617 | 3 |
5 | 1N4148W | D1,D2,D3,D4,D5,D6,D7,D8,D9,D10,D11,D12,D13,D14,D15 | SOD-123_L2.8-W1.8-LS3.7-RD | 15 |

评论